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险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线任务。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保险业积极探索,为科技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资金支持,并围绕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保险产品创新,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保险 提供全周期多维度保障
浙江省嘉兴市是全国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唯一的地级市。在试点工作中,保险公司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视角,以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了“嘉科保”一揽子组合保险方案及18款试点配套险种。
作为首家“嘉科保”获益企业,嘉兴子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包含科技研发、专利保护及人员资产等保险保障内容的保险产品。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芾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发生风险事件,投保这种综合保险不仅能获得保险赔偿,减轻经济损失,还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心理预期,让我们能更加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从多地科技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科技型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且多为轻资产,如果没有外部资源支持,其不一定能够存活到科研成果落地。而一旦企业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推动保险机构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需求,针对性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政策鼓励下,保险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型企业所面临的差异化风险,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多维度的保障服务。
据记者了解,中国人保已初步形成包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知识产权、基础风险五大类产品为主体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并通过不同险种责任的组合,满足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等不同阶段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目前,该公司还在不断触探新领域,通过研发新保险产品为创新型科技公司保驾护航。
中国人寿财险针对科技型企业开发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和首版次软件“三首”类保险以及知识产权类、网络安全类、生命科学类、航天类及高新技术企业类保险等8大类共40余款专属保险产品。这些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
在今年9月底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透露,今年前8个月,科技保险保费已达388亿元,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科技活动提供了超过7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其中,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为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应用提供了近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彰显了科技保险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
产品创新 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卡脖子”技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才能打破壁垒,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过程中发挥保险力量。
据记者观察,围绕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保险业今年主要从两方面推进科技保险创新。一是向“新”而行,以“芯片保险”“低空经济保险”为代表的产品逐渐将保障服务拓展至新兴行业、未来行业;二是迎“难”而上,发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进行产品创新。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拉动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汽车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芯片领域“卡脖子”和供应链稳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今年2月,上海地区首单“汽车芯片专属保险”落地,为汽车芯片的设计、生产、销售、应用提供包括因产品缺陷造成第三方损失,产品上车应用研发费用损失,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修理、更换或退货损失等风险在内的综合风险保障,有效提升了市场对于国产汽车芯片应用的信任度。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今年以来,保险业加大研发力度,持续完善产品和服务,助力低空经济发展。10月,太保产险发布无人机业务发展三年战略规划;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也于今年推出“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并签约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人保财险相继在广东和浙江签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保单。
尽管科技保险已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但仍面临只有“点”的突破,服务“面”还不够广的问题。一位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在科技保险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前期相关保险产品的数据积累较少,在风险评估与定价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保险业还要在科技领域相关的风险减量管理服务上做更多努力。多家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希望保险公司能提供更多的预防性服务,如定期的数据安全培训、风险评估报告等,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和缓解潜在的风险点。
金融监管总局12月6日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在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发挥共保体等保险机制作用,提升保险保障能力;丰富研发、中试、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领域保险供给。这也为保险业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
保险资金 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乡村振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资金基于自身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的特点与优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提供了大量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成为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向标,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的同时,引领资本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聚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向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5500亿元。通过上述产品,保险资金广泛流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保险资金从国家中长期战略角度进行布局,优选赛道开展长期投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6万亿元,并通过积极参与先进制造、高性能计算、半导体、通信和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公司的新股配售、战略增发,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资本支持。
近日,在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持续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记者注意到,年底又有多家险企加码新能源产业投资。12月2日,国寿资产宣布将参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的二次增资,本次投资规模将不超过6.85亿元。11月,中邮保险发布公告称,拟对中国华能旗下的华能新能源投资约40亿元;瑞众人寿举牌龙源电力H股。
分析人士认为,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环保、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现金流和增长潜力,有望受到险资更多青睐。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