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议增加健康保险供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王方琪 “健康保险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平行论坛暨健康保险频道上线仪式上,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表示,健康保险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还应该增加供给。 健康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魏迎宁表示,尽管和人寿保险、意外保险相比,健康保险起步晚,但近年来健康保险市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保险平均年增长约为27%;健康保险在总保费中所占的比重由2015年的9.9%提高到2020年的超过18%,将近翻了一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今年第一季度,健康保险的保费规模超过了财产保险。 魏迎宁表示,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巨大。 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疾病保险目前主要开展了重大疾病保险,其中对于中症、轻症如何赔付,疾病保险发展有余地。医疗保险的发展空间也很大,比如和社保衔接的惠民保险,对医保目录外药品要不要负责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一般作为附加险承保。护理保险目前是短期护理保险,多数还是附加险。作为单独险种的长期护理保险目前仅在探索中,没有大规模开展。医疗意外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医疗过程中使患者发生了死亡伤残等事故,但不能归结为医原医生的责任。目前医疗意外保险发展基本还是空白。 中国精算师协会理事、全民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怀也表示,虽然健康保险规模增长很快,但其实还刚刚起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健康保险应实现普惠 魏迎宁表示,健康保险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深度运用信息技术;二是健康保险要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三是健康保险要实现普惠,惠及人民大众。 他认为,保险业务的经营中已经应用了不少信息技术,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只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发现需求,科学定价,优化服务;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的结合。人们买健康保险,不是想得到赔款,而是希望自己处于健康的状态,要保持健康状态就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许多老年人渴望了解保健养生知识,但没有好的渠道,保险公司可以做健康信息的推送,也可以提供体检或解读体检报告等服务。 他以去年以来火爆的惠民保举例称,在没有人力推销的情况下,截至2021年3月底,惠民保参保人数已超过2500万人。惠民保投保门槛低、保额高、保费低,一些地方的惠民保还可以实现一站式结算,这就需要用信息技术打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社保机构。总体来说,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 魏迎宁表示,健康保险应该普惠,让更多人处于保险保障之中。保险业应更多关注如何开发出满足中低收入人群需求的产品,让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合理的价格、便利的方式买到适合的、需要的保险。要实现保险的普惠,一是靠市场竞争,二是靠保险科技的运用。 建立民众多层次保障体系 李政怀表示,“全民云精算师预测,未来十年,商业健康保险将保持15-30%的增长速度,保费收入2025年2.5万亿、2030年5万亿。”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李政怀解释,“建立民众多层次财务保障体系,我觉得应当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承担费用;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升级;科技赋能普惠,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保障效率。” 李政怀认为,中国居民已具备经济实力实现自己的保障计划,人人需要保障,人人在寻找保障计划。 “所有人都需要保障,都需要适合自己的保障,而且都有相应财务能力。”李政怀表示,谁能帮助他们,当然是保险业各方面从业专家,当然是通过设计智能保险算法“芯片”来实现。目前,已经有精算师投入研发了一批精算科技智能保险产品,帮助赋能保险机构及民众实现分层保障,精准保障,解决百姓保什么、保多少的困惑。 不可否认的是,健康保险的风险管理难度大且复杂,用于建立健康保险风控模型的行业上下游数据分散,行为数据、风险数据、经验数据等积累挖掘需要汇聚顶层专家不断深度科研。李政怀建议,“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精算师协会及专家服务机构会更加主动协调合作,制订相关服务指引,正确引导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