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 回归保障 服务大局 稳健发展——国常会促进人身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解读
详细内容

回归保障 服务大局 稳健发展——国常会促进人身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解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赵辉 实习记者 于文哲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会议分别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出若干要求。

这次会议对于保险业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对此,《中国银行保险报》对业内险企高管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专访。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认为,“十四五”明确要求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此次会议提出了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以及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以及鼓励险企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是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人身险行业产品创新和扩展服务范围,有助于提升人身险行业的整体实力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我的理解中,国常会提出的‘扩面提质稳健发展’就是‘行业回归保障、服务大局、稳健发展’。”大家保险总经理徐敬惠认为,本次会议对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回归保障、服务大局、稳健发展的方向。会议表明保险企业就是要做聚焦主业、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水平、服务国家战略的事,一步一个脚印,而不能投机取巧。

“本次会议反映出目前社保体系不完善情况下,国家对保险业发挥作用的迫切意愿,以及对于险企保持健康发展战略的期待。”中韩人寿总经理桂文超说,“会议内容主要涉及健康险和养老险,这也是保险业作用发挥最大的地方,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迫切需要提升的领域。”

与以往相比,此次会议精神更具落地性。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认为,之前发展健康险的政策更多是一种战略方向,需要各部门领会和分解。“这次国常会的政策更具落地性,力度更大。代表着监管政策下一步的引导方向”。

“在中国经济走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保障体系,从而提升消费水平,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推动转型升级时,这次会议具有特殊意义。”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告诉记者。

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发展,提升保障

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郭金龙指出,这突出反映我国健康险发展的不足,当前我国健康险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需要保险企业进行更多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普及保险理念;也需要监管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上,针对性地推动符合上述要求的健康险创新。

李存强则指出,疫情带来了人们对于健康的强烈关注,虽然今天很多疾病可以治愈,但是健康保障依然不够,人民的健康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这也是民生的一大痛点。显然中央看到的这一痛点。中国迫切需要提升健康保险覆盖网络,提升保障水平,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水平。

就“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李存强认为,外资公司有着良好的健康管理技术和健康险产品开发水平,有序扩大开放,可以借助它们来推动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加快建设第三支柱

会议要求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并提出4点要求。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指出,目前,我国老龄化挑战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年来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不断出现,对现行社保制度也提出了新挑战。此时迫切需要加强第三支柱建设。其中国家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在第三支柱的作用抱有很大的期待。

但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远远不够,迫切需要保险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上下大功夫,也迫切需要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而国常会则为这种创新和政策支持指明了方向。

会议要求,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李存强认为,养老保险和年金产品既能满足人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又能为实体经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健康、良好的长期资金,也是国家下一步鼓励的方向。

徐敬惠则认为,相比理财险,年金更有保障性,更符合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方向,将成为险企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会议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李存强指出,长期护理问题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一大痛点,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中国社会依靠家庭照顾老人的方式行不通了,需要社会养老。而长期护理保险则是从经济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郭金龙指出,这不仅仅需要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还需要保险企业加大宣传,让上述人员认识到保险的价值。

投资: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带来双重利好

促进人身保险发展的同时,国常会对保险资金投资端提出要求——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其中提到,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李存强认为,保险资金具有跨周期性、长期性、稳定性特质,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实体经济的优质资金来源。而投资这样的项目,也利于保险企业稳健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保险投资信号能带来双重利好——既有利于保险资金自身提升投资收益,又能充分发挥险资作为长期稳定资金完善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坤志资管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席金融市场专家俞平康则表示,当前实体经济缺乏资本性资金,险资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有利于经济恢复和长远发展。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EO段国圣说,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利率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险行业净投资收益率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当前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对于稳定行业长期回报水平至关重要。”

罗若宏表示,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标的除了上市公司股票外还有很多是类固收性质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因此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可以在提高长期收益的同时保持收益稳定。“这一政策扩宽险资运用空间,长期来看一定是利好的。” 他说。

朱俊生则认为,当前整个金融结构改革强调发展直接融资,这需要发展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缺乏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易于资本化等优势,提高险资入市比例将对稳定资本市场、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支持: 金盾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